可笑又可气!呼和浩特牌匾“神翻译”揭了形象工程的老底
为了提升市容市貌,围着牌匾“打转”,与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相去甚远。
▲图片来自@呼和浩特身边事微博
文/舒圣祥
“爱尚剪中剪”译为“Love Cut Cut”,“小徐理发”成了“Small Xu Li hair”,“上都牛羊肉”则翻译为“All of them are beef and mutton”。近日,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东路街头出现了一批“土洋结合”的店铺名。当地有关部门回应,牌匾由城建部门负责更换,具体由施工单位负责,目前正逐个街道审核整改。
街边店铺无论大小,都有中英蒙三种文字的牌匾,确实显得“高大上”;只不过,这些“神翻译”也未免太神了,如果不是段子手所做,只能说翻译软件实在太次。政府花大价钱,满大街整容,结果却被“伪翻译”毁了容,南辕北辙。
▲图片来自@呼和浩特身边事微博
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城市大概也不例外。以提升城市形象为名,每逢举办什么大型活动,地方上就喜欢折腾街边牌匾,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。如果不是翻译太低级,统一牌匾这种事,还真没“资格”上新闻。
虽是一样的面子工程,却有不一样的具体做法:有的是政府只负责出钱拆,店家出钱按要求装新的;有的既负责拆也负责装,至于牌匾上具体写什么,由店家自己确定;呼和浩特的做法属于“全包”,政府出钱,承包给指定商家做,店家几乎没有发言权。
几年前,《焦点访谈》曾经曝光过太原强制换牌匾的事儿。主要问题有两点:一是需要店家自己出钱;二是牌匾由政府指定商家做,涉嫌权钱交易。而呼和浩特这次统一牌匾行动,政府出钱“白送牌匾”,看似并没有太多可以指责的地方。
▲图片来自@呼和浩特身边事微博
但是,政府出钱其实就是纳税人出钱,一样存在严重的浪费问题。人家就开个杂货铺,就做点小生意,根本用不着那么“高大上”的牌匾。况且,今天是个包子铺,明天可能就是家理发店,统一牌匾根本没多大效果,不久之后还得“百花齐放”。
同样,牌匾上的英文翻译错漏百出,看似翻译水平有问题,实则因为政府花钱换牌匾效率低下,价格可能并不便宜,质量却根本不过关。
为了提升市容市貌,围着牌匾“打转”,与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相去甚远。像门面牌匾这种事情,完全应该“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”,相关部门只需明确规则加强监管即可,没必要动辄搞运动式的集中统一更换。
统一牌匾“看上去很美”,劳民伤财严重浪费不说,弄出些神翻译来,立马就给揭了老底,那才真正有碍市容观瞻,让人笑掉大牙。
□舒圣祥(媒体人)
编辑:思凝
推荐阅读:
李文星刚死,BOSS直聘就成了“诚信示范单位”?| 新京报快评
电话骂民警就要被拘留,这个错案才算纠正了一半 | 新京报快评
特别提示: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“微言大义”,请在后台回复您的“真实姓名+银行卡号”
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
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和使用